从1861年中国第一个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到现在,中国的外语教育已有一个半世纪多的历史,作为外语类的代表,英语专业历来备受关注。近年来,英语专业面临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因此许多高校在积极推行“英语+”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科特色,融入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为英语专业学生增加复合型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如果学生有意报考英语类专业,不妨可以多了解一些“英语+”培养模式。
“英语+法学”
以中国政法大学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为例。
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坚持英语+法律的办学特色,推动英语和法学(特别是英美法律)学科交叉融合、相辅相成,在打造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的同时,注重法治理念引导,坚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专业每年分别招生60人,本科阶段在外国语学院学习,学制四年。在本科学习阶段综合考核排名前12名的学生将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资格,通过推免生接收选拔后,可攻读国际法学(国际法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或比较法学(国际化法治人才实验班【国别法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三年。
开设院校
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山东大学“英语+法学”双学位班、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创新班等。
“英语+工科”
以复旦大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为例。
“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同建设,着力推进“新文科”与“新工科”的融合创新,旨在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外语与计算机跨学科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顶尖人才,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小班化及国际化特色。
开设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东南大学“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电子科技大学语言数据科学与智能工程新文科实验班等。
“英语+财经”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英语类”双学士学位项目为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英语类”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掌握英语和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与惯例,能够融通两个不同领域理论知识,能从事国际金融领域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该校英语学院大类录取的新生根据自愿原则在入学后提出修读双学士学位申请。新生申请一经批准、发布,其学籍即确定为修读双学士学位项目学生。学制四年,达到毕业要求后,颁发毕业证书,其中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开设院校
中央财经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学专业(全英语教学班)、吉林外国语大学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等。
“英语+体育”
以上海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为例。
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秉持“博学与精专”的办学理念,凸显英语+体育的培养模式,主要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精通体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为体育赛事提供语言服务的能力,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熟悉和了解至少2项运动技能,把运动项目全过程融入专业的学习中,实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体育特色优势。
核心课程有英语语音、高级英语、体育英语视听说、跨文化交际,英语文学导论、体育英语阅读等。
开设院校
河北体育学院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河南体育学院英语(体育外事方向)、武汉体育学院英语专业(体育外事英语)等。
“英语+新闻”
以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为例。
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依托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流学科优势,构建“大外语+融媒体+实践”的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熟知英语国家国情和历史文化,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语、复合、复能型的优秀国际传播人才。
除传统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之外,在专业选修课环节增加人文素养、国际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区域国别研究、融媒体实践与制作、英语播音主持、影视译制与翻译等七个模块的课程。
开设院校
汕头大学国际新闻全英班、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学+英语+西班牙语”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实验班等。
学有道教育新高考志愿一对一规划咨询已开始排队预约!欢迎家长与同学咨询了解!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学有道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距离2025年高考
还有59天
上一条:【高考志愿规划服务通知】
下一条:全国新增一批高校,释放了哪些信号?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