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400-136-7058

新闻资讯

学有道教育是一家涉及,

国际留学、中高考个性化指导、各类小语种教学、远程教学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文化教育咨询机构。

行业资讯

注意!西工大、西电、西农、西理工、西邮这些新增专业,2025年招生!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次数:63

顶额.jpg

西北工业大学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工大获批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代码083203TK)、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代码030504T)等两个本科专业以及统计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专业代码071201)。此外,西工大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获批新增了智能科学培养方向。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我校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低空经济”领域超常布局的国家急需紧缺专业,系全国首批。





新增本科专业简介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以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航空器、低空运行与保障为研究对象,面向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网络、应急救援、低空空域、低空工业和低空国防应用等领域,为我国低空有人/无人飞行器相关院所、低空产业企事业单位和低空管理政府机构等,在低空相关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适航审定、运维保障等方面,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总师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该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全面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使学生能够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通过本专业学习,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胜任教学科研、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工作,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增智能科学培养方向简介




智能科学培养方向

该培养方向依托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聚焦智能时代计算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基础模型的计算理论、新一代智能学习方法等关键问题,结合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两大学科交叉优势,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科学素养,具有坚实的数学与计算基础,未来能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防科技领域引领智能科学与系统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人才。


学校主动实施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十四五以来,新增海洋工程与技术等11个本科专业,撤销(停招)环境工程等19个不适应社会需求、发展潜力不足的本科专业,专业调整数目占现有专业数比例达41%。下一步,学校将扎实推进“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总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不懈奋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电子信息材料”“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第二学士学位)”3个本科专业。


智能材料与结构:
培育智能时代电子材料领域创新人才

面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战略新兴产业,该专业聚焦智能材料设计、制备及结构优化,可支撑我校电子信息的“软实力”与“硬实力”。课程体系突出跨学科特色,涵盖电子材料理论物理、电子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固体力学等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将在智能材料与结构设计、表征、服役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毕业生可在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及科研机构从事研发与管理工作,助力我国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的电子材料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占据先机。

电子信息材料:
聚焦电子信息关键材料创新研发与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材料是电子器件、系统与装备即电子信息产业的先导,被列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及工程科技材料领域的核心基础。针对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卡脖子”领域,该专业围绕电子信息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开设电子材料科学基础、柔性电子材料科学、电子材料制备科学等课程,强化“产学研”协同培养。学生将掌握电子信息材料制备、表征及器件集成技术,毕业后可从事高端电子信息材料研发工作、投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填补关键领域人才缺口。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第二学士学位):
赋能空天信息与数字经济发展

依托通信工程学院学科优势,该专业瞄准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算法设计等领域,培养具备空间信息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涵盖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空间通信系统、人工智能、空间数据挖掘等,对接遥感应用等国家战略需求。毕业生可在航天科技集团、华为、腾讯等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空间信息系统开发与数字技术应用,服务数字中国与空天强国建设。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专业结构迎来深度调整,新增专业点1839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1428个,其中“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在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中占比超30%,交叉融合专业占比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西电新增的“智能材料与结构”“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深度融合材料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则有机结合通信工程与地理信息科学,这些专业依托学校电子信息领域学科优势,在新工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截至2025年,学校本科专业已增至70个(含已停招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占比达60%,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化专业发展格局。学校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更是惠及88%的本科在读学生,为人才培养筑牢坚实根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新增本科专业5个:

数字经济(020109T)生物信息学(071003)智能建造(081008T)土地科学与技术(090205T)生态修复学(090208TK)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法学


微信截图_20250428102014.png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变革需求,培养熟悉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深谙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数据科学、数字技术、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及数字分析与预测技术,契合现代经济数字化转型与治理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专业:面向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领域重大前沿需求,着力解决生物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在农业生物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基础的交叉型人才。该专业的增设,是学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专业布局的重要举措,对支撑我校传统涉农优势学科发展及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专业:面向建筑业深度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型材料、3D打印、机器人、智能感知、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产业相融合,综合了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能够显著提升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智能化水平、运维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工程应用价值。

土地科学与技术

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命题,秉持“强融合、夯基础、重实践”的育人理念,打造“学科交叉+技术赋能”的创新培养模式,深度融合遥感、大数据与智能监测,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是我校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布局,为我国土地资源高质量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修复学

生态修复学专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新农科专业,聚焦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水土修复与保持、农林污染环境治理、生态价值产业化及流域综合治理等领域,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建设将深化我校新农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的支撑作用,为涉农高校生态治理人才培养提供示范样板。


截止目前

西农本科专业总数达到81个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总数达到9个

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专业体系更加完善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建造、跨境电子商务、艺术与科技5个本科专业,将于2025年招生至此,我校本科专业调整至69个,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7个门类。


微信截图_20250428102028.png




智能材料与结构




专业简介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源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所依托的材料物理化学学科为陕西省优势学科,拥有“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面向智能材料及智能制造技术等新兴领域第一线,以“新工科”理念为引领,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材料设计与制造、智能传感、结构优化与系统集成、分析检测等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产品设计、工艺开发、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疗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或到相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与智能材料与结构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以及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简介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新时代主动应对数字中国战略、着力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战略新兴国家布控专业,是教育部针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特定需求而设置的专业。专业目前拥有多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形成了多层级学科体系。专业聚焦国家网络安全重大战略,立足党政部门、国防、航天、电力、金融、信息产业等领域发展需要和实际社会需求。为加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开展人才技能选拔、提升人才保障水平,通过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协同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立网络安全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网络安全、网络、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向的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安全运维及管理等工作;可在网络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上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所继续深造,或在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从事网络安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工作。





智能建造




专业简介

智能建造专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传统建筑业升级转型要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具备高尚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宽广人文社科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突出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智能设计与建造、运维与管理,胜任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服务等相关工作,从事技术研发、咨询和服务的复合型高级智能建造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大型国企、设计研究院、智能建造类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与公共机构等单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从事智能勘察、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工作,或跨学科从事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




专业简介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坚持“厚基础、强实践、国际化”的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字经济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系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数字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理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跨境电商政策法规,了解全球电商市场发展趋势及区域特色,具备跨境平台运营、国际物流管理、跨文化商务沟通、大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修课程以“理论+实操”双轮驱动,重点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跨境支付与结算等核心课程,同步强化英语及小语种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训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在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实战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如商务局、海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从事政策研究、行业监管及公共服务;在跨境电商企业、外贸公司、国际物流与支付机构负责平台运营、跨境营销、供应链管理及数据分析;在跨国企业、金融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策划、跨境关务及风险管理;亦可投身跨境直播电商、独立站运营、海外市场拓展等新兴领域,或自主创业经营跨境电商品牌。





艺术与科技




专业简介

艺术与科技专业聚焦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培养具备跨学科创新思维、前沿技术应用能力及艺术表达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专业以智能设计、数字展示、人居环境优化为核心方向,通过多维度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包括编程技术、交互设计、智能系统开发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艺术审美与人文关怀的培养,推动科技赋能下的艺术创作与社会空间革新。专业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坚持以“技术为骨、艺术为魂”的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智慧社会建设输送兼具创造力与技术实践力的领军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发挥专长:①科技艺术领域:从事交互装置设计、元宇宙场景开发、数字孪生项目策划,服务于美术馆、科技馆或独立艺术团体;②智慧城市与建筑行业:参与智慧社区规划、工业遗产数字化更新、乡村文旅项目设计,任职于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机构或科技公司;③数字展示与娱乐产业:担任智能策展人、虚拟现实内容设计师、灯光艺术工程师,活跃于展览公司、主题乐园或影视制作团队;④科研与教育领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智能设计算法研究、人机交互技术开发,或推动艺术科技跨学科教育创新。


近年来,学校通过“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不断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逐步形成“规范设置、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科学评价、动态调整”的学科专业体系。


下一步,学校将立足行业背景、坚持特色发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需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持续巩固优势,不断筑峰拓原,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为区域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为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


西安邮电大学


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智能视听工程、自动化学院申报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获批。其中,智能视听工程专业为2025年批准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学校成为首批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布点的四所高校之一。





新专业介绍



智能视听工程专业

智能视听工程专业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而新增设专业。该专业以音视频智能生产、全域组网与场景化应用为核心方向,面向5G/6G、虚拟现实、元宇宙等产业需求,依托学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特色优势,以“智能技术+视听网络”为双核驱动力,以智能内容生成、异构网络协同和多模态交互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在音视频技术研发、智能系统设计以及行业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致力培养适应未来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低空经济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发展而新增设的交叉融合类新工科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自主导航、空地协同、智能巡检、智能物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依托学校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智能感知与控制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以“人工智能+无人系统”为方向,以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与控制、系统集成与应用为主线,培养具备低空经济平台设计、开发、测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完善智能“感知、传输、计算、控制、安全、应用”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专业群建设,推进“专业+智能”的优势特色新工科专业群,“专业+信息”的新文科特色专业群、“理工交叉融合”的基础学科专业群内涵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一院一品牌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推动学校一流本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5高考志愿填报规划:5000—7999        

①最新高考信息和大学院校专业信息数据掌控;

②依据考生家庭+自身情况进行职业规划并定位专业、院校以及地域

③精准填报:合理利用录取规划,精准填报!

志愿填报批次包含:(强基,专项,定向,提前批,订单班,普通批本科和专科

家长、考生扫码备注高考志愿),不备注不加。

微信截图_20250214103137.png

学有道教育新高考志愿一对一规划咨询已开始排队预约!欢迎家长与同学咨询了解!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学有道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距离2025年高考

还有39天

微信图片_20231219170215.jpg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志愿填报:怎么选专业提高录取率
下一条:2025年强基计划院校情况汇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