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无论成绩如何,此时更重要的就是做好总结,只有分析出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规划,进而保证你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更好!
总结考试常见问题 ● 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利用。比如在考试中会选取课外文言文,但考查的知识点尽在课内,同学们不会结合语境进行联想迁移,导致分数的流失。 ●做题速度慢,题目做不完。主要体现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所以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加强训练强度,提高解题速度,才能在考试中有充足的时间做完后面的解答题。 ● 忽视卷面整洁。个别同学卷面太乱、答题位置不对、书写杂乱无章、在答题区域内不能完成作答,答题超出边框。 ●考试紧张导致发挥失常。高三很多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加重,所以在考试时会过于紧张。 考试后如何总结 ● 考试整体总结 建议大家先对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大家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这次考试,你是否达到了期望?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考试总结中最重要的一环。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 首先,拿到卷子后,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此时需要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自己当时答起来不顺利、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其次,应着重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由点及面、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因为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 考试技巧总结 一定要重视每次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成很重要的考试来对待。高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高考的真实演练。当你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时,可以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英语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等等。 对于高三生来说,考后的总结一定要重视起来。它可以帮你发现自己哪科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1.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 专心上课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3.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4. 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5.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6. 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同学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 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 7.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9.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效果也不好。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0.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家长反思教育方式 您是否过分干预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 每天对着孩子唠叨,孩子做什么在你眼里都是不顺眼的,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不让孩子吃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对你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 其实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明白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不合理的。 您是否是个攀比面子型的家长呢? 当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和你汇报的时候,而你更加关注的不是孩子考多少分,你一开口就问隔壁谁谁谁考几分啊,当孩子说他考的比我高的时候,你立马变脸冲孩子说考这么低,我怎么见人啊。 孩子原本是想从你这里得到鼓励并且再接再厉的,可你的一句话完全把孩子的兴致浇灭了。 您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都是对孩子非理性的爱。 这种失去理智的爱会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学有道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距离2024年高考
还有187天
上一条:提高学习效率的六大绝招!挥别高三的疲惫!
下一条:高三成绩几月定型?哪一阶段增分最快?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