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400-136-7058

新闻资讯

学有道教育是一家涉及,

国际留学、中高考个性化指导、各类小语种教学、远程教学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文化教育咨询机构。

常见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从优秀到卓越?这篇文章建议家长们看到最后
发布时间:2024-11-15      点击次数:164

202312031109268704.jpg

导读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个层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人;学校教育让孩子成长;社会教育让孩子成就。生孩子是个事,培养孩子是一项工程,教育孩子则是一生的事业。那如何助孩子从优秀到卓越呢?家长快来看!



1.培养孩子的目标,不是不出问题 ,而是变得优秀与卓越。
父母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孩子不出问题,而是要把孩子培养的更加优秀,更加的卓越,这才是父母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的目标。
不是孩子表面上很听话,就觉得孩子没有问题。
孩子小时候乖,听话,有可能是父母比较强势,迫使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乖,很听话。
这样会造成孩子长大后,由于长期受父母压迫,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孩子的一生有可能会过得不幸福。

2.成为智慧父母 ,成为教育专家。
对于父母自己而言,希望每位父母能够给自己一个目标,我们需要成为怎么样的父母?
成为一个智慧的父母,同时要成为教育孩子的专家,当父母能够成为教育专家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更加的优秀和卓越。

3. 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 ,而不是解决某个问题。
想把孩子变得优秀,变得卓越,不是只需要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品质,孩子的综合的能力,人际的关系,孩子的学习能力等等。
如果父母只是发现孩子哪里痛,医哪里的话,是无法把孩子培养好的,因为一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其他层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你看到的问题它可能只是一个表象,不同因,不同果。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怎么办?
学习没有动力和很多层面都是有关联的,比如从小的学习习惯,兴趣,价值感,责任感,孩子的上进心等等,各方面都是有关系。

4. 成长需要不断练习对内心恐惧、懒惰、欲望的战胜。
学习的过程,在要完成作业时,内心会有懒惰,想要逃避,想要休息。
但是我们如果想要成长,就需要不断地克服我们内在的很多情绪。
在成长改变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跨出舒适区,做以前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会恐惧,会抗拒。但是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些内在的感受,才能够变得自信、勇敢、自律。
同理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懒惰、欲望等。
孩子为什么总是想玩游戏?
因为孩子的内心总有想通过游戏追寻快乐的欲望,孩子不能够克制这种欲望就会很会沉迷于游戏。
比如当我们要跑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会懒惰,所以要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战胜内心恐惧、懒惰、欲望,才能够快速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去感受自己内在的感受,面对它,战胜它。
同样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其实也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我们要教孩子怎么去克服。
假如父母连自己内心的恐惧、懒惰、欲望都克服不了,
那怎么要求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懒惰和欲望呢?

5.成长的核心是创造更多的体验。
为什么要体验?
人生中很多的信念,不是靠讲道理形成的,而是靠我们的经验,靠我们的体验形成这样的。
珍惜粮食的信念,怎么才能够拥有?
是曾经饿过肚子的人,他才会有非常强烈的珍惜粮食的信念。
但是孩子没有经历过,所以孩子对粮食不会太珍惜,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不会太珍惜。
我们每天都喝水,自来水大家珍惜吗?
不太珍惜,很多都很浪费。
假如现我们每一个月停水十五天,请问你对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定很珍惜。
所以当我们拥有更多体验时,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坚定的信念。
如果孩子没体验过学习的乐趣,他就不会爱上学习。
如果孩子没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他就不会热爱生活。
如果孩子没体验过战胜内心恐惧的成就感,他就不会有自信去战胜恐惧。
所以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让孩子拥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体验,当孩子的心中种下很多坚定的信念后,这些信念比只靠口头跟孩子讲道理要有用的多。
当孩子没有亲身的经历,孩子内心就不够强烈。
很多父母总是急着想把自己的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感悟教给孩子,但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没有经历过跟你一样体验,所以孩子不能够把你的人生信念听进去。

6.优秀是一种习惯 ,不是某次努力的行为。
我们每个父母都想成为一名智慧的父母,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有爱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感恩的父母,想成为一名正能量的父母,
…………
那么我们需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只有把这样的一种行为持续下去,养成习惯,父母才能变得优秀。当父母变得优秀后,孩子就会受父母的影响,也会变得更优秀。

7.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欺骗别人,而是不断的欺骗自己了。
是真的努力?还是只是假装在努力?是在成长学习改变?还是只是假装在学习成长和学习?
很多父母报了很多课,但是真正把课程完整学完的,很少。
很多人听了很多课,但是真正把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去改变自己的又很少。
所以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还是真的在改变,还是真的很努力?
成就高的人往往有一项比能力和认知力更重要的天分,那就是心力强大。

真正驱动一个人前行的往往是心力

认知力决定了一个人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心力决定了你能否进入那个世界。
1、何谓心力?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场适者生存的筛选。每一个困难,都是人生走向的分水岭。
为什么遇到困难后有的人自暴自弃、蹉跎度日,而有的人越挫越勇,最终反败为胜?
这个背后,有一个关键能力,就是心力。
2、什么是心力?
心力,是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
心力就是心的力量,精神的能量,意志的力量。
心力不仅包括积极的心态,也包括成熟的心智、健康的身心,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心力,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给予,而是来自于内心。
一个人心力由弱变强,也是一个对自我认知加深的过程。
心力是潜隐的,平时看不见,也摸不着,只会通过你面对困难时所做的选择、你处事的方法外显出来。
3、为什么要增强心力? 
英国有一项握力心理实验:
其中第一次为清醒状态,第二、三次都是催眠状态,并被告知身体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次握力为101磅。第二次被提醒身体虚弱,握力只有20磅。第三次被告知身体很强,握力达到142磅。
第三次测试时,实验对象一直自我暗示“我能行”“我要行”,所以握力远超常人。
这是心力强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指人有较强的心理坚韧性、内心的支撑感,再难的坎,也有决心迈过。
人之所以能,往往是因为想要能。
当我们相信能创造奇迹时,奇迹很可能会出现。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磁场,吸引着想要的东西。
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信念所支配,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决定行为的结果。
心力强大的人,志向远大,坚韧不拔,愈挫愈勇,永不言败。
人这一生,总是会遇到各种苦难和挫折。
同样的困难,心力弱小的人会视之为“威胁”,而心力强大的人会视之为“挑战”,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直至成功。
心力不仅能帮你走出逆境与苦难,也能帮你承载生命中的顺境与福报。
当一个人要拼命完成一件事,就会有“登顶幸运”的信念。
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是生活的幸运者,哪怕现状再难,也能找到出路。
4、如何拥有强大的心力? 
人生下半场,若身处困境,想要走出来,不妨用以下方法增强自己的心力。
增强目标期望强度。
有这么一则哲理故事:
有位年轻人决定向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河边。
接着自己先跳了下去,年轻人也跟着跳。
苏格拉底把他按进水里,年轻人挣扎几次才挣脱。
游到岸边时,他问为何这样做?
苏格拉底回答:“如果想学习,就要有强烈求知欲望,像你求生那么强烈。”
这是心理学上的“期望强度”,一个人的期望强度越强,他的决心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提升自我效能感
心力不足有一个表现是,遇到麻烦和困难的时候,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相信能克服困难,而是觉得花再多的时间都是浪费。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战胜困难。
可以在平时试着去做一些对自己来说有难度,但只要花费时间、通过努力,就能做成的事情。
当你克服重重困难,做成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能增加自我效能感。
而如果相信自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就会愿意去尝试更多有挑战的事情,挑战成功后自我效能感也会不断地增加。
保持专注力不断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不妨“向前看”和“向后看”。
什么是“向前看”?要看趋势,看机会,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你要相信,现在短期的调整和低谷,其实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什么是“向后看”?要学会从历史中找答案,你会发现,现在正在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其实在历史中出现过很多次,且终会被克服。
所以,学会保持专注,不断地解决面前的问题。
量化你的目标,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当达成每一个小目标、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的小胜利时,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和热情去迎接下一场胜利,从而形成积极循环。
先易后难,不断解决问题,慢慢地心力也会获得提升。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学有道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距离2025年高考

还有203天

微信图片_20231219170215.jpg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提高学习效率的六大绝招!挥别高三的疲惫!
下一条:高中语文|必背名篇名句400句,高中生必备!

返回列表